在美国当前的框架下,无论是“协调对抗”还是“管控危机”,“中国队”注定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
▲资料图: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摄/新华社
文字 | 陶端芳
当地时间12月1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主持启动筹划已久的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简称“中国组”)。
美国国务院声明宣称,“中国小组”的成立和运作将确保美国能够“负责任地管理”与中国的竞争,“推进美国开放和包容的国际体系愿景”。 创建“中国组”的目的是“帮助实现政府对中国的态度”。
“跨部门综合团队”
“中国队”计划最初由美国国务院负责人、国务卿布林肯于5月宣布,但因故推迟到年底。
布林肯表示,“中国团队”是一个“综合跨机构团队”,负责协调和执行美国跨问题跨地区政策。
5月首次披露“中国组”计划时,布林肯解释称,此举的原因是“中国提出的挑战的规模和范围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考验美国外交”,因此有必要整合专家来自不同部门和领域的中国。 一、资源之力,统筹协调。
国务院 12 月 16 日的声明援引布林肯的话说,“中国团队”将汇集“来自整个部门的中国专家,以及来自每个地区的国际安全、经济、技术、多边外交和战略沟通方面的专家”,讨论中国问题。 协调。
美国国务院一名官员表示,“中国团队”正式名称为“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将取代国务院原中国事务部,但仍将由国务院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局负责。负责中国、台湾和蒙古。 华子强副助理国务卿主持。
据介绍,“中国队”将设在美国国务院“雾谷”总部,由三支主要队伍组成,一支负责传统双边事务,一支负责处理战略沟通,一支负责另一个被称为“全球”团队。 专注于中国以外但与中国相关的活动。
华子强将作为第一“协调员”直接管理,向助理国务卿克里滕布林克和副国务卿/中国事务高级战略组主管谢尔曼汇报。
▲资料图:美国国务院。摄/新华社
“协同对抗”与“危机处理”
美国网络政治专业媒体《POLITICO》援引美国国务院匿名官员的话称,“中国队”是美国“在与中国的全球竞争中加强外交影响力的核心举措”。
在国务院内部创建这样一个全新的单位的目的是消除有时冗余的政府机构的“孤岛”,允许国务院内外的美国官员将该机构作为中央信息交换中心,共享相关信息并协调对华政策的制定”。
观察人士认为美国务院启动中国组,“中国小组”的成立反映了拜登团队,尤其是布林肯等人长期以来的信念,即现有条块化的美国对华官僚机构不够灵活,无法应对效率更高的中国。 政府团队“从贸易到军事”面临众多挑战。
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务院启动中国组,“中国团队”计划聘请60-70名全职工作人员。 除原国务院中国事务司工作人员外,也可吸纳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联络员,如非洲和拉美局,以及国务院其他部门和机构的人员。美国政府可能会关注相关的技术/经济政策主题。
12月16日,美国副国务卿谢尔曼对国务院工作人员表示,“中国团队”将加强美国政府共享涉华信息的能力,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及时调整适应地发展出乎意料。
有美国分析人士对比了近年来中美两国政府外交部门的调整情况,指出中国“在海外的外交设施比美国多,外交开支也在飙升”。 团队的素质和信心”。
相反,同期美国外交开支保持稳定,外交机构的数量和规模也出现动荡。 “资金、安全和其他因素阻碍了美国扩大其外交存在。”
美国情报界是第一个尝试类似做法的美国政府机构:2021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成立了“中国任务中心”,并宣称该机构处于“最佳位置”来应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挑战。” 国家安全挑战”。
有国务院官员直接指出,“中国小组”的成立实际上是在模仿中情局的做法,目的是“为中国设立一个中心枢纽,引导资金、资源和人员追踪中国不断-扩大全球足迹。”
不过,“中国队”的成立,并不只是为了协调与中国的对抗。 “危机管理和快速反应”也是一项重要使命。
11月,中美最高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爪哇G20峰会期间会晤,标志着一度冻结的中美高层对话机制开始解冻。 不久前,美方两名副部长级高官赴华交流。 2023年1月,布林肯本人也将访华。 效率。
▲这是2022年8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白宫。图片/新华社
“中国队”作用有限
不过,这个机构能否起到预期的作用,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多方的质疑。
美国爱达荷州共和党参议员里施自5月以来一直批评、质疑和阻挠“中国小组”的启动。 国务院对中国活动的有效和及时的监测和分析”。
也正是因为里施的不断牵制,原定于5月上市的“中国集团”,一路拖到了年底。
有分析认为,美国国务院推出这一框架,意在增强其在中国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不过,这一目标可能难以实现,因为这个新机构显然“没有提升国务院在中国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反而可能会引起美国其他相关团队和机构的警惕和反弹。
正如不少观察家指出的那样,近年来,美国对华政策在外交、贸易、科技、军事甚至气候合作等方面都受到美国自上而下官员的直接干预和自上而下的干预。 以美国为首的大国一手推动了美国以对抗和遏制为主的对华“大战略”。
在这种“大战略”下,专业职能部门只能跟风效仿,而各路“中国通”的意见、建议和意见,注定只能由实际主管的“上级”挑挑拣拣。
如果说“大战略”和“上面”是大纲,那么“中国集团”或其他类似机制充其量也就是目的。 没有计划,目标就不会明确。 在美国现行框架下,“中国队”等部门注定只能在“协调对抗”或“管控危机”中发挥有限作用。
撰稿陶端芳(专栏作家)
编辑/徐秋英
校对/赵林